纹身与军人:穿越古今中外的刺青简史

10世界杯决赛

与中国对军人禁止纹身不同的是,国外很多国家的军队都是允许纹身的。在美国,军人甚至是纹身率最高的人群。纹身不仅是士兵们为了彰显个性,也是为了识别身份。一战期间,许多士兵在牺牲之后无法被确定身份,而纹身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

除此之外,纹身也有着其他的意义。为了纪念那些在阿富汗牺牲的战友,一位名叫肖恩·克拉克的退役英军士兵在自己身上文下223名阵亡战友的名字。

在中国,纹身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迁。在犯人的面部和额头刺字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被称作“黥面”,也叫“墨刑”。后来刺字与发配充军结合而成为“刺配”。在《水浒传》里,武松等人面部都曾被刺字,宋江也常常自称“黥余之人”。除此之外,其他英雄人物,比如“九纹龙”史进和“浪子”燕青身上都有纹身。由此,原本作为惩罚方式的纹身融入了当时浪荡青年的“亚文化”。

纹身不仅是一种刑法,也可以用来“明志”,包括呼延赞、王彦和岳飞等军事将领都曾通过在身上刺字标明自己抗击侵略的决心。从中可以看出,纹身不再只是纯粹的刑罚方式,而逐渐被不同的阶层所接受。

纹身在日本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中国类似,纹身原本也被用作标明职业身份,或者用来惩治罪犯。但在十八世纪,日本的浪人在武士阶层被废除之后,开始拉帮结派成为不法之徒。有人认为当时《水浒传》日文插图版出现并开始流行,于是这些武士受到燕青等形象的影响,开始将纹身当做自己身份的标志,这一直延续到如今的日本黑社会组织。

其实,早在五千多年前,纹身就已经开始被军人或武士用以彰显勇猛的精神。冰人奥兹是一具有5300多年的木乃伊,1991年被发现于阿尔卑斯山奥兹山谷,现藏于意大利的木乃伊博物馆里。经过研究推测,冰人奥兹并非死于意外,他的身份可能是一名战士。令人吃惊的是,他的身上有多达47处纹身。

另外,斯基泰人是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生活于中亚和南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骁勇好战,认为纹身可以避免意志薄弱,在全身各处刺上花纹成为了他们的习俗。

在如今的许多偏僻地区,纹身依然流行。毛利人是居住在新西兰地区的原住民,有着悠久的纹身传统。对于他们来说,纹身有着特殊的意义,代表着祖先和部族,也是地位与勇敢的象征,所以德高望重的酋长和战士一定会作全面的纹身。

纹身还被认为可以使人逢凶化吉,这一说法在泰国流传甚广。大多数从事“高危”行业的人,比如那些乘着残破渔船在大海中谋生的渔夫,或是置身于战场一般的马路上讨生活的人,以及士兵、警察、黑道分子等等,通常都会抱着这种心态而去文身。

台湾地区的赛德克族也有着纹身的传统。按照习俗,每个成年的男子只有在猎取外族人的头颅(出草)之后才能算作赛德克族真正的男人,并在额头与下巴处纹上刺青。这一习俗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有着充分的表现。

看完本文,你还会觉得纹身只是玩玩而已吗?

------------------------------------------------------------------------------------------------------

北京阿龙纹身公共微信:国内专业纹身资讯服务平台,每日放送国内外精彩纹身资讯!精美手稿 纹身美图 一站搞定! 公共微信号:beijing-tattoo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