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渠道数字化赋能者-阿里淘鲜达

世界杯开幕式视频

来源:雪球App,作者: 电商观察者,(https://xueqiu.com/7170501957/136828275)

阿里淘鲜达

阿里淘鲜达旨在为实体零售商提供一种轻资产数字化转型的赋能系统,运用手淘的流量导入,完成实体门店到家业务的场景搭建,给用户提供一小时达的到家服务。淘鲜达起源于阿里赋能其入股的商超渠道(三江购物、大润发、新华都)所做的系统化方案, 此后不断扩展到非入股的KA渠道,目前盒马、大润发、盒小马、欧尚、人本超市、顺客隆超市、中百超市、庆客隆、旺中旺等门店已经接入淘鲜达服务。

有关淘鲜达,我们理清如下几个问题:

淘鲜达用户从何而来?

商品如何数字化?

淘鲜达订单如何配送?

接入淘鲜达需要做哪些改造?

淘鲜达提供的增值价值几何?

淘鲜达用户从何而来?

淘鲜达的流量入口来自淘宝APP,利用手机的LBS定位,用户只要位于淘鲜达1小时服务覆盖范围,淘宝APP首页会出现淘鲜达ICON,这时用户只要打开手机淘宝,点击淘鲜达,就可以选择提供淘鲜达服务的门店商品,享受线上订单一小时送达。这样接入淘鲜达后的实体门店已经不是一家传统超市,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

商品如何数字化?

在线下零售里,一盒巧克力的会以铁盒装、袋装、纸包装等存储方式为维度进行简单区分,一双袜子会以女性、男性、儿童、婴儿进行区分,但在线上,这些简单的分类方式却不是决定消费的核心。类目属性、粗细,以及拓展度,都对单品的管理和分析产生影响,如果商品类目对不齐,之后的分析、管理都无法进行。基于对消费数据的理解,帮助商超调节商品结构,比如为了适应消费者对生鲜品质商品的需求,不断加大商品端生鲜SKU的比重。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淘系数据分析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并与门店所拥有的品类进行分析,补齐缺失品类。

淘鲜达订单如何配送?

由于淘鲜达属于阿里系,其1小时达订单主要通过阿里系的社会化运力,比如饿了么、蜂鸟配送和点我达等即时配送网络进行履约配送,订单多的时候,也通过外部运力比如美团外卖骑手甚至京东系的达达配送完成。

接入淘鲜达需要做哪些改造?

不同于简单的小程序接入流量+外卖订单配送,人工拣选订单,而是需要实体卖场里进行系统联动、库存打通、拣货动线优化等前、中、后端全链路的改造。以三江购物商超改造为例,在整体的改造过程中,三江做的是后场场地改造、硬件设备、加电容等门店端工作,而淘鲜达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实施和相关线上线下作业的培训。淘鲜达在前场进行货架的调整,方便拣货员以科学的路线顺着去拣货。但更多的改造被放在了后场:把放货库存的空间进行合并优化,所有商品进行分区,对拣货员的动线根据商品分区和配送区域做规划;与三江对接了新零售系统等数字化底层,更新了作业工具,比如在时效上进行路程设计和数据监控,以及通过RF枪扫码,把库存进行数据化管理。对于新的设备和软件,淘鲜达需要对前后场的员工都进行培训。比如,档口卖鱼的师傅,在卖鱼的过程中,也要开始学会关注在电脑上面的提示:如果线上有消费者已经定购了这条鱼,他就要进行预留,而不能让线下全部卖掉。工程层面的改造都有明确的目标。

淘鲜达提供的增值价值几何?以三江购物为例

三江单店完成改造后,买卖交易与履约配送成本的基础财务模型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能够打平。单店投入了商家和淘鲜达业务团队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相对容易实现打平,但这只是第一阶段的跑通。把所有先期投入的成本算上,再加上本店的培训、管理和复制不走样,这才是对三江和淘鲜达团队最大的挑战,差不多花了 14 多个月,三江才实现整体业务的打平,并且每家接入门店都获得了全新的业务增量和可观的新用户人群,三江整体的商品结构也由此得到更大的提升,算是第二阶段的跑通。但团队很快发现,新零售局部上的创新,很难帮助商家全部效率的提升,光靠一套模式不够。在三江这个案例上,由于在宁波门店分布密度较高,从效率角度出发,并不需要把所有三江门店全部改造、接入淘鲜达频道。事实上如果全部接入,每家门店的业务增量都会被摊薄,这也并不符合效率优先的原则。如何选择更多正确的解决方案,组合协同,全面释放三江在宁波城内的能量,并且在每一家门店都能看到持续的生意增长和利润提升。三江第三阶段的业务模式跑通还在继续中。

在改造大润发等新商户时,门店的改造和业务成长的加速度提升了一倍,也初步验证了模式在大卖场更强的有效性。至少目前,大润发已经通过POS机器的改造,节省了30%交易环节的人工收银成本。按照一人一年平均2-5万元的工资成本,这块就为门店节省不少人力成本。

$阿里巴巴(BABA)$ $高鑫零售(06808)$ $三江购物(SH6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