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伏案工作
平日疏于运动
你的颈椎还好吗?
数据显示
我国颈椎病患者多达2亿人
且呈年轻化趋势
面对严峻形势
应如何做好防控、诊治?
近日,2021年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疼痛颈椎学术会议暨逸仙颈椎外科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以“颈椎疾患”为主题,邀请了国内顶尖颈椎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探讨颈椎相关诊治现况,以及治疗难题、难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在致辞时表示,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各医学专科的发展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会议的举行促进了领域内学术成果交流,让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宋尔卫院士致辞
会后,大会主席、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专科主任艾福志教授接受了广东卫生在线采访。
他表示,本次会议目的除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带动中国脊柱外科事业的全面发展,还希望借此机会让非医学人士对颈椎外科疾病有更准确、更深入的了解,走出以往认知错误,降低致死率、致残率。
除了低头族肥胖人群亦应关注颈椎健康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生活习惯差、肥胖等都是颈椎病的诱因。艾福志教授表示,前来就医的患者大多是出现了颈部局部疼痛、酸胀等不适症状,针对这类患者,首先会给予“改变习惯为主,增加锻炼为辅”的建议。
而肥胖人群颈椎、腰椎的负荷较大,如再与其他危险因素叠加,更容易出现颈椎健康问题。“一般来说,颈椎病是各个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不能单一而论。”
此外,不规范的正骨治疗、颈椎锻炼及暴力按摩导致的颈椎外伤人群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艾福志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围绕复杂上颈椎翻修手术作专题演讲
出现麻木、疼痛和无力等症状需警惕
颈椎病最常见类型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两种。专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以下方式自测——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引起颈肩部或上肢的放射性麻木疼痛,多见于中年人。
►脊髓型颈椎病,一般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步行时有踩棉花感,肢体活动灵活性下降,甚至伴有大小便的功能障碍,常见于中老年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旦处理不及时,所引起的疼痛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休息;而脊髓型则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绝大部分颈椎病患者可保守治疗
幸运的是,绝大部分出现局部不适的颈椎病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当症状累及四肢,甚至出现大小便障碍等问题,则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早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采用牵引等保守治疗,但牵引不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能会加重症状。”艾福志教授提醒,如发现颈椎偏斜及近期突发的颈椎不适,均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处理。
据悉,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专科当前正致力于建设大湾区脊柱矫形中心、华南-大湾区骨肿瘤中心和颈椎外科中心。
该院脊柱外科团队尤其擅长各年龄段颈椎复杂手术治疗,不断挑战年龄极限,曾使用寰枢椎后路技术成功救治1岁3个月的寰枢椎脱位患儿,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最小年龄患者。
记者 | 周艳梅
编辑 | 吴秋秋 责编|张秀丽
通讯员 | 黄睿 莫少东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