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疹怎麼辦?皮膚又癢又刺,醫師解析痱子發生原因與治療方式

世界杯开幕式视频

汗疹是什麼?為何會長痱子?

究竟為什麼會長痱子?汗疹的根本發生原因在於「汗腺阻塞」。我們的皮膚透過排汗這個重要的散熱機制來調節體溫,但當汗水過多,或汗孔開口被角質、污垢、皮脂堵塞時,汗液便無法順利排出,被迫滯留在皮下,進而引發周圍組織的皮膚炎反應,形成我們所見的紅疹、水泡或丘疹,這就是常見的皮膚問題。

容易誘發汗疹的常見因素:

高溫潮濕的環境: 台灣夏季的天氣是汗疹好發的主因,高濕度使汗水不易蒸發,增加了汗腺阻塞的風險。

過度出汗: 發高燒、劇烈運動,或長時間處於悶熱空間(如廚房、工地)都可能導致大量出汗。

衣物不當: 穿著過於厚重、緊身或由不透氣材質(如化纖)製成的衣物,會阻礙汗水蒸發並摩擦皮膚。

嬰幼兒特性: 新生兒的汗腺功能尚未發育完全,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寶寶皮膚也特別嬌嫩。許多家長擔心寶寶著涼而過度包裹,反而使其大量出汗,成為汗疹的高風險族群。

個人因素: 肥胖、多汗體質,以及需要長期臥床的病患,其皮膚皺褶處更容易悶熱積汗,最終發生在身上並引發汗疹。

汗疹的四種類型:不只一種樣貌

根據汗管堵塞的深度不同,汗疹在臨床上主要分為四種汗疹型態,其外觀和症狀也有所差異。瞭解其分類有助於我們判斷嚴重程度並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汗疹類型

堵塞位置

臨床表現

常見症狀

好發對象/部位

晶形汗疹 (Miliaria Crystallina)

極淺層的角質層

1-2毫米,透明、壁薄如露珠的小水泡,容易破裂。

通常無症狀,不紅不癢。

新生兒、發燒後或曬傷的皮膚。數小時至數日內可自行消退。

紅色汗疹 (Miliaria Rubra)

較深的皮膚表皮層

2-4毫米,散在性的紅色丘疹或漿液丘疹,是最常見的類型。

明顯的搔癢感、刺痛感或灼熱感,流汗後加劇。

嬰幼兒的頸部、腋下、臀部;成人的軀幹及皮膚摩擦處。

膿皰型汗疹 (Miliaria Pustulosa)

皮膚表皮層

與紅色汗疹相似,但丘疹頂端出現針尖大小的白色或黃色小膿皰。

癢、痛感更為強烈。此為發炎加劇所致,不一定代表細菌感染。

紅色汗疹惡化後的表現。

深層汗疹 (Miliaria Profunda)

表皮與真皮層交界處

1-3毫米,膚色、扁平隆起的丘疹,外觀像雞皮疙瘩。

通常無症狀,但在高溫或運動時皮疹會增大。

較罕見,多發生於熱帶地區、反覆出現紅色汗疹的成人,如軍人、工人。

如何消除汗疹?正確的治療與居家照護

許多人會問長汗疹會自己好嗎?輕微的汗疹(heat rash),只要能有效改善環境因素,通常在數日內便可自行痊癒。治療的核心概念在於「降溫、乾燥、避免刺激」。

第一步:根本改善環境

維持涼爽: 待在有空調或通風良好的室內,將室溫維持在攝氏26-28度左右,避免高溫環境。

保持乾燥: 流汗後,應盡快用濕毛巾輕輕擦拭乾淨,或以溫水沖澡,並換上乾爽的衣物。

穿著透氣: 選擇棉質、亞麻等天然纖維製成的寬鬆衣物,避免穿著緊身、不吸汗的服飾。

第二步:症狀緩解與藥物使用

溫和清潔: 每天可用溫水(約38度)洗澡,使用溫和不刺激的肥皂或沐浴乳,但切勿過度清潔或用力搓揉患部。

冷敷止癢: 對於搔癢難耐的部位,可以用冷毛巾或包裹毛巾的冰袋進行冷敷,每次不超過10分鐘,有助於收縮血管、緩解發炎。

外用藥物:

氧化鋅軟膏 (Zinc Oxide Ointment) 或爐甘石洗劑 (Calamine Lotion): 具有收斂、乾燥和輕微止癢的效果,適用於輕微的紅色汗疹。這是治療汗疹的常見治療方式之一。

弱效類固醇藥膏: 若癢感劇烈或發炎範圍擴大,應尋求醫師診断。醫師可能會開立弱效的類固醇藥膏來快速抑制發炎反應。切勿自行購買強效類固醇藥膏,以免造成皮膚萎縮等副作用。

口服藥物: 對於大面積或嚴重搔癢的汗疹,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來幫助止癢,這也是必要的藥物治療手段。

常見的照護迷思:

痱子粉的使用: 痱子粉(爽身粉)的主要作用是「預防」,在皮膚乾爽時使用可吸收濕氣。然而,若在長出汗疹後或流汗時塗抹,粉末混合汗水反而可能進一步堵塞毛孔,使症狀惡化。此外,滑石粉成分的痱子粉有被嬰兒吸入肺部的風險,應避免使用於嬰幼兒臉部及上半身。

避免油性護膚品: 在汗疹發作期間,應避免使用乳液、乳霜、凡士林或嬰兒油等過於滋潤或油膩的產品,因為它們可能會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加劇汗管的堵塞。

汗疹與其他夏季皮膚問題的區別

在潮濕悶熱的季節,除了汗疹,還有一些皮膚狀況也容易長,例如汗斑、毛囊炎或汗皰疹,它們的成因與外觀各不相同。

汗斑: 又稱變色糠疹,是由皮屑芽孢菌(一種黴菌)過度增生所致,外觀為白色、粉色或棕色的斑塊,表面可能有細微皮屑,與汗疹的丘疹樣貌不同。

毛囊炎: 是指毛囊因細菌感染而發炎,通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其特徵是圍繞著毛囊口的紅色丘疹或膿皰,與毛囊阻塞有關,嚴重時單一毛囊可能感到疼痛。

汗皰疹: 成因複雜,與個人體質、壓力及金屬過敏較相關,好發於手掌、腳掌及手指、腳趾側面,會出現透明的小水泡,伴隨劇烈癢感,與汗腺阻塞沒有直接關係。

常見問題 (FAQ)

Q1:汗疹和過敏要怎麼分辨?

汗疹通常是點狀或粒狀的紅疹,出現在出汗悶熱的部位,與流汗有直接關聯。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則常呈現為大片不規則的塊狀紅腫(風疹塊),癢感可能更劇烈,且不一定與出汗有關,可能由食物、藥物或接觸物引發。若無法確定,建議諮詢醫師。

Q2:長了痱子可以冰敷嗎?

可以。隔著一層薄布用冰袋或冷毛巾進行冷敷,是相當安全且有效的止癢、降溫方式。它能幫助血管收縮,減輕局部紅腫與發炎,但應避免將冰塊直接接觸皮膚,且單次敷用時間不宜過長。

Q3:外用的痘痘藥或粉刺藥膏可以拿來塗痱子嗎?

不建議。許多痘痘藥膏含有水楊酸、過氧化苯等成分,具有去角質和殺菌作用,對於已經處於發炎狀態的汗疹皮膚來說,可能過於刺激,反而會加重不適。汗疹的處理應以溫和、舒緩為主。

Q4:汗疹大概多久會好?什麼時候該去看醫生?

在改善環境、保持涼爽乾燥後,輕微的晶形或紅色汗疹通常在1至3天內會有顯著改善並逐漸痊癒。但如果疹子持續超過一週仍未好轉、搔癢難以忍受、皮疹範圍持續擴大,或者出現黃色膿液、疼痛加劇、發燒、淋巴結腫大等二次感染的跡象,就應該立即就醫。

總結

汗疹是一種因汗管堵塞所引起的常見皮膚炎症,雖然惱人,但通常可以透過簡單的居家照護得到改善。其治療與預防的核心始終圍繞著「保持涼爽與乾燥」。為孩子穿著適量的透氣衣物、在流汗後及時清潔,並為自己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是告別汗疹的不二法門。若汗疹症狀持續數日未改善、範圍擴大,或出現化膿、劇痛、發燒等感染跡象,應立即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以獲得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資料來源

汗疹=痱子!長汗疹原因?會自己好嗎?藥膏、消除方法一次看

汗疹(痱子)

汗疹又熱又癢怎麼辦?醫:預防痱子、治療汗疹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