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指标]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推广有奖]

世界杯足球直播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也要看到,过度依赖房地产、民间投资低迷、资金加速脱实入虚等加剧了结构矛盾,带来较大风险。建议政策上,尤须从供需两端发力,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

一、经济增速下行势头趋缓

进入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势头趋缓,前三季度均保持6.7%的增速,四季度微幅回升到6.8%,仍处于较高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欧元区经济持续疲弱,日本经济显著下滑,目前GDP增速均跌落至1.5%以下。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在今年一季度触及底部之后,三季度已经强劲恢复到3%以上的增长区间。主要经济体增速明显分化,预示中国仍将面临较复杂外部环境。

图1 主要经济体GDP增速

从需求侧来看,投资、消费保持基本平稳,出口持续负增长,且呈现较大波动,内需发力是支撑经济趋稳的主要动力。具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6年一季度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结束了2015年9月以来的持续下滑态势,此后,投资力度减弱,二三季度明显增速明显下降,7、8月探至底部,9月以来呈现弱回升势头。消费增速全年保持平稳态势,与2015年基本持平,但显著低于2014年,显示消费动力并不强劲。2016年,出口方面无论是跌幅,还是波动区间,较2015年明显扩大,2月份接近30%的跌幅创下今年来新低。

图2 三大需求表现

二、外需持续低迷

2016年,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大幅下降。其中,对欧盟、日本、香港延续了2015年的负增长态势,对美国、东盟出口跌至负增长区间,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持续推进,因此,其经济的持续复苏并未对中国的出口形成有效拉动。

图3 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表现

三、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 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

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拖累投资整体增速。民间投资增速自2005年有统计以来持续下滑,截止2015年底,仍能保持10.1%的两位数增长,进入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加速,一季度跌至6%以下,二三季度继续下滑至3%以下,目前虽有恢复,但仍处极低水平。民间投资已经占到总投资的六成以下,民间投资低迷,极大的加重中国经济下行风险。

从投资构成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再挑大梁,全年维持在较高水平;房地产投资加码,较2015年增速平稳回升,制造业投资延续2015年下降趋势,继续大幅下挫,目前,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跌至3.6%水平,形势堪忧。

值得忧虑的是,2016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谓断崖式下跌。从2015年的15%以上增速,跌至目前的-6.5%。新增项目的大幅减少,必然拖累今后的国内需求。为稳定投资、稳定经济,建议在着力供给侧改革同时,适度扩大国内需求,从供需两端发力,稳经济、调结构。

图4 主要投资情况

2016年,房地产强势崛起,供需两旺。投资稳步回升同时,商品房销售暴增,从年初至今,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维持在20%以上,3、4、5月一度攀升至30%以上区间。房地产市场大幅回暖,房价明显回升,带动房屋新开工面积大幅增加,去库存加速,11月,商品房待售面积首现负增长。政策层面,9月底,针对本轮房地产狂热上涨,中央密集出台严厉政策,初步遏制了上升势头,到11月,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小幅回落。

图5 房地产市场表现

四、消费平稳通胀压力抬头

2016年,消费增速保持基本平稳,成为稳定经济重要力量。但是,消费增速的持续性存疑。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增速持续放缓,必将限制后期消费能力。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已低于GDP增速,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大幅低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通胀抬头。2016年CPI走势明显高于2015年水平,目前已回升到2.3%水平,物价上行,透支居民购买力,不利于消费增长。

图6 消费及持续性

2016年,通缩压力持续缓解。消费物价缓步回升同时工业生产价格快速回升。截止9月,PPI同比历经50多个月负增长之后,首次正增,到11月大幅攀升至3.3%的水平。去产能的持续推进是本轮PPI强势上行主要推手。通缩压力缓解,有利于改善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但鉴于前期流动性释放充足,将挤压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图7 物价走势

五、工业生产疲弱出现积极迹象

2016年,工业生产延续上一年的疲弱态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稳定在6%左右的水平。在价格回升等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企业利润总额增速持续正增长,个别月份甚至回升到接近20%的水平。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分化,煤炭生产大幅压缩,受去产能铁腕政策影响,原煤产量出现长达7个月的两位数负增。而钢铁、水泥等产业则得益于房地产回暖和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水平,实现了小幅增长。

突出的是,从2季度开始,汽车生产大幅提速,9月增速一度突破30%。汽车的产销两旺,拉升工业生产、也助推消费增长,成为今年稳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

图8 工业生产形势

从先行指标来看,工业生产形势有望好转。2016年制造业PMI呈现前稳后升态势,尤其进入四季度,增势迅猛,11月51.7%的水平追平近三年高点。生产指数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目前回升到接近54%的水平。新增订单指数震荡上行,目前也回升到53%以上。PMI生产、需求指数回升,预示未来3-6个月内,工业生产将明显好转。

值得关注的是产成品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仍处收缩区间,且产成品库存指数仍在下降。结合上面提到的制造业投资增速、民间投资增速低迷,反映出工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形势仍较严峻,有必要通过减税等普惠性政策给予工业企业更大力度支持,这也有利于稳定就业形势。

图9 制造业前瞻

六、能源生产、交通物流形势基本平稳

2016年,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基本保持了持续正增长,增速较2015年明显回升,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增速稳定在7%上下,反映出国民经济日益趋稳。主要能源产品中,煤炭生产降速明显,但受到需求回温、供需结构改善以及取暖季到来等利好因素影响,从2季度开始,煤炭生产降幅明显收窄。2016年原油加工延续了上年的低增长态势,反映出需求大环境仍不乐观。

图10 能源供需状况

2016年,货运市场延续上年低位企稳态势,全国货运增速前低后高,显示出积极信号。与上年相比,公路、水路运输增速变化不大,铁路货运增速实现逆转,8月起,铁路货运首次实现正增,到10月大幅提高到11.2%的水平,增长势头强劲。货运量稳步回升,支持了对中国经济出现企稳迹象的判断。

图11 货运量

七、财政收支增速回落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

2016年,财政收入、支出增速整体均呈回落态势,与上年相比,支出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税收增速回落拖累财政收入减速。未来,企业税收增速仍难有大的起色,同时还要面对较高的短期债务,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如何更积极,需要做深入研究。

图12 财政收支

2016年,货币政策保持基本稳健,M1、M2剪刀差创新高。全年来看,广义货币供给增速前高后低,整体增速低于年初设定的13%这一目标。流通中的现金(M1)增速高位运行、整体上扬,M1、M2剪刀差创新高。从205年10月份起,M1增速超越M2,剪刀差攀升,到今年7月,差值达到15.2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活期存款持续增加,企业持币观望,谨慎投资。上文已经分析到,民间投资持续低迷。因此,改善企业预期,为其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项目,应该成为政策发力重点。

图13 货币供给

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较上年增加,人民币贷款投放力度加大,这与房地产持续火爆密切相关,有媒体测算,仅上半年,15家上市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46.58%,大幅超过2015年的31.54%水平。持续宽松的流动面压低了贷款利率中枢,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均较去年有较大降幅。

图14 社会融资表现

八、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

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均呈贬值态势,10月以来,对美元加速贬值。市场中的悲观预期甚至认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加息,到明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甚至可能跌至7.3水平。为稳定预期,11月以来,央行通过收窄汇率价差、紧缩离岸市场流动性等手段,遏制住了人民币汇率下滑趋势,从目前形势来看,中国仍无加息的必要。

图15 人民币汇率走势

九、国内金融市场稳步上行

2016年,国内证券市场呈现“V”型走势。3月,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创业板指数探底,此后稳步上行。9月底最严楼市政策出台后,曾有市场人士乐观预期,从楼市挤出的资金可能会迁移到股市,即所谓的流动性“跷跷板”效应。但从实际来看,资金迁移现象可能并不明显。2015年的股市异动促使ZF将防控金融风险置于更重位置,因此,未来股市大幅波动可能较低。

图16 国内证券市场月度走势

注:12月数据为12月15日收盘价

总结来看,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势头趋稳,通缩压力逐渐缓解。以基建、房地产为主的投资发力成为稳经济重要支撑,网上消费、房地产相关消费、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拉升经济。供需结构改善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极大缓解通缩压力。但是,民间投资持续低迷、居民收入增速显著放缓导致的消费势头难以持续,都将增加明年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供需两旺、制造业投资低迷,由此导致的结构问题、金融风险问题,须引起特别重视。通胀抬头、美联储加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挤压国内政策操作空间。因此,确保明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尤须从供需两端发力,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特邀研究员 金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