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12唐太宗叫什么名字?时间:2021/05/12 19:16 | 分类:知识问答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问题一:唐太宗的真实名字叫什么 唐太宗 ... ,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 ... 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问题二: ... 的名是什么? 关于“ ... ”这个鼎鼎大名的来历,《旧唐书・本纪第二》记载:[[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 ……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 ... 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 《新唐书・本纪第二》文字内容差不多:[[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 ... 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 史书上对于唐太宗之父唐高祖李渊的字是有记载的,《新唐书・本纪第一》文:“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但为什么找不到关于 ... 的字的记载呢? 个人猜想原因如下: 古人的“名”是由父母长辈给取的,自幼便有。而“字”,则是男子满二十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字”,又称“表字”,好像是根据幼时取名的原意,引申发挥,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杜甫,字“子美”(甫,即美男子)。名和字的使用场合不同:名,一般是供父母及尊长等叫唤的,而“字”,则是成年后供平辈朋友、同窗同学、同僚等称呼的,被称“字”者有被当作成年人来尊重之意(有点像从前日本人称对方为某某君的意思)。 而唐太宗 ... ,早在18岁(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便随父太原兴兵直取关中,一路上势如破竹,短短几个月便占领长安。李渊随即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 ... 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 ... 死。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 ... 为秦王(兼尚书令),李元吉为齐王。 ... 受封秦王的时候,还不到20岁。之后, ... 奉命东征西讨,忙于统一全国的战争,是否有空闲回家举行“及冠”之礼就不得而知了,即使举行了及冠之礼,取了“字”,但是,对于文武百官和下属黎民来说,怕是没有任何机会来称呼他的名和“字”了,因为在当时,其地位的尊贵只有李渊、李建成在其上,可谓二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李渊、李建成可以称呼其为“二郎”之外(《大唐创业起居注》原文有载),其他人只有称其为“秦王殿下”的资格。所以,很可能秦王殿下没有必要再取“字”,或者取了字没有人能有资格用“字”来称呼他,天长日久被人遗忘了。至于当了皇帝之后,皇帝的名字更是万万不可随意称呼,而礼法还要避讳。不过 ... 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通,不怎么追求虚荣。即位后,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 ... 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 而唐高祖李渊,在“及冠”取字的时候,还是一个普通地方官,被人称呼了很多年,到他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广为人知,所以这个“叔德”这个字就流传下来了。 经查阅史籍,大略的感觉是很多开国的皇帝(包......余下全文>> 问题三:唐高祖,唐太宗这都叫什么名称 不是谥号,是庙号。 最后一个字是“祖”或“宗”的,都是庙号,用于祭祀。最后一个字是“帝”的才是谥号。 汉朝习惯以谥号称呼皇帝,比如刘彻,汉武帝,“武”是谥号(全称是孝龚皇帝),而他的庙号是“汉世宗”。 唐宋时期,由于谥号太长,人们习惯称庙号,比如 ... ,习惯用庙号“唐太宗”称呼,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明清时期,由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人们又习惯用年号来称呼。比如康熙,庙号是“清圣祖”,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不太正式的话可以简称为清仁帝) 问题四:唐太宗叫什么名字 唐太宗 ... (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 ... 在位23年,是唐朝杰出的 ... 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天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 ... 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 ... 即位。 ... 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649年逝世,享年50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问题五:历史上的唐太宗叫什么名字 ... 。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 ... 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 ... (亦即 ... 本名可能并非 ... )。 唐太宗 ... (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 家、诗人。 ... 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 ... 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 发动玄武门之变, ... 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 ... 即位,改元贞观。 ... 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 ... 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 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问题六:唐太宗的妃子共有几个叫什么名字 长孙皇后。长孙氏(601年-636年),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当前影视剧纯属戏说。长孙皇后系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生父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为北齐皇族后裔,名臣高士廉之妹。她确实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著名的贤德皇后。 一直以来,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的挚爱。但是影视作品传说中, ... 爱的另有其人,说 ... 对长孙只是敬重。其实这个说法亦有误。贞观十年(636)六月己卯(二十一)日(7月28日),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时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初谥曰文德.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文德顺圣皇后。 为何说长孙皇后是 ... 终生挚爱。我们看长孙入葬元宫后, ... 做了哪三件前所未有之事? 一、他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起舍,命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这种对已逝之人却供养如生的例子极其少见,几乎为太宗首创; 他又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昭陵。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文德皇后既葬,帝念后不已,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视曰:“臣g昏,不能见。”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见之。”帝泣,为毁观; 三、也因为对皇后思念不已,唐太宗又做了一件旷古绝今之事――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 ... 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 按 ... 的说法,皇后只活了36岁,是个悲剧,因为夫妻情深,后面的富贵尚未享尽。 长孙皇后生前著有《女则》十卷、书法一帧、《春游曲》一首。兹欣赏其《春游曲》文采风度,原诗如下: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长孙皇后孕有三子三女。 一是大杨妃。即杨妃,太宗妃嫔兼表妹,隋炀帝女。生吴王李恪和蜀王李帧 “恪母,隋炀帝女也。”出自《旧唐书 李恪列传》聊聊一语道出唐太宗 ... 第三子李恪生母显赫的出身。杨妃作为一个出生于皇宫,长于皇宫,又嫁入皇宫的亡国帝女,其父为亡国之君备受争议,其子李恪在唐书中被史臣赞为“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多年之后,唐高宗皇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的预言成为现实,李家子孙几乎被诛灭殆尽,杨妃也难幸免。 二是杨贵妃。即唐太宗杨贵妃,生赵王李福,两唐书亦称之杨妃。 关于杨贵妃的来历,因为太宗后来把李福出继给了李建成,所以有人猜测杨氏是李建成的妻妾,情况类似于太宗把与巢王妃所生的儿子出继给李元吉。 徐妃。即徐惠,湖州长城人,唐朝果州刺史徐孝德之女,唐太宗 ... 的嫔妃。她生于太宗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生五日即能言语。四岁通论语及诗。八岁巳善属文。徐孝德曾命拟离骚为小山篇,为太宗所闻,徐惠十一岁入宫,先封为才人,不久封为婕妤,后又升充容。 14岁的武才人 第三位是阴妃,因为阴妃的儿子李佑谋反被诛,所以阴妃后来应该受到了株连,就销声灭迹了,而唐书里记载,阴妃有位兄弟名为阴宏智,从这个人居然可以发现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某书中记载,李渊在晋阳起兵后,镇守长安的阴世师按例挖了李家祖坟,并且 ... 掉了世民幼弟智云,李渊攻进长安后,对阴世师深恶痛绝,罗致罪名将他诛 ... ,留下一子,名阴宏智,因年幼而获免,姓阴的本就不多,同名同姓的几率更小,所以世民很可能娶了一个挖他家祖坟, ... 他幼弟的仇人的女儿,这真算是够戏剧化的了,我所奇怪的是,李渊居然会答应世民娶她,而且是立她为妃??? 第四位是韦贵妃,应该是世民一度最爱的女人,据说韦妃有倾城之貌,绝世之才,所以得世民宠爱,长久不衰,最奇的是,这位韦妃本来是有夫之妇,原来的丈夫是李珉(看,李珉,李......余下全文>> 问题七: ... 的24大功臣叫什么名字啊 24功臣分别是: 赵国公长孙无忌(约599-659),书生出身。凌烟阁24功臣之首,长孙皇后之兄, ... 的大舅子。自幼与 ... 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 ... 。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 ... 信任。 ... 死后,独掌大权,除掉了高阳公主,顺便还捎带上了太宗最喜爱的儿子吴王李恪。因干预李治的私生活,为高宗所忌。最后因斗争失败,死在武则天手里,全家受株连。 赵郡王李孝恭(591-640),唐宗室。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可与 ... 分庭抗礼。 ... 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蔡国公杜如晦(585-630),书生出身。得房玄龄推荐而受 ... 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46岁。 ... 深为痛惜,死后极尽哀荣。堪称“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据说有一次唐太宗吃块美味的香瓜,不知何因忽然忆起杜如晦,潸然泪下,遣人以所食之半奠于这位文臣的灵牌前,并不时送御馔祭奠。但是杜如晦的二儿子,城阳公主的驸马爷,后来因牵进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中被斩。袭爵的长子杜构本来官为慈州刺史,因弟弟一案也坐贬岭南,死于边野。 郑国公魏征(580-643),书生出身。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 ... 。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魏征活着的时候被太宗尊称为“镜子”,死后 ... 却下令,罢掉先前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毁人墓碑以泄私愤。着实不是明君所为! 梁国公房玄龄(579-648),书生出身。 ... 主要幕僚,善于谋略。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 ... 信任。卒年70岁。太宗废朝三日,赠太尉,陪葬昭陵。但其次子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夫妇因谋反被诛。长子房遗直受牵连废为庶人。房玄龄的牌位也被下令从太宗庙中撤出。 申国公高士廉(575-647),书生出身。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主动将长孙皇后许配给 ... 。其人善行政、文学,为 ... 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一家三代宰相,风头无两。 鄂国公尉迟敬德(585-658),武将出身。原为刘武周部将,后投降 ... 。有单骑救主之功,此后参与 ... 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亲手 ... 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 ... 为太子。功成后身退,晚年信奉道教,远离政治得以善终。后世民间“门神”之一。 卫国公李靖(571-649) ,武将出身。传说中红拂的老公。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 ... 所救。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战功无人可及。以79岁高龄病死于家中。最后成了民间传说中的托塔李天王。 宋国公萧r(574-648),书生出身。隋炀帝萧后之弟。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为李渊重用。 ... 即位后,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 ... ,仕途沉浮。74岁病死,陪葬昭陵。 褒国公段志玄(579-642),武将出身。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参加历次重要战役。 ... 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 ... ,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病逝后陪葬昭陵。 夔国公刘弘基(582-650),武将出身。太原起兵时,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病逝后陪葬昭陵。 蒋国公屈突通(557-628),武将出身。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 ... 未遂,终降李渊。参与唐朝历次重大 ... 行动,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旧唐书》评价他:“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余下全文>> 问题八:唐太宗叫什么名字? ...
本文标题:唐太宗叫什么名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xinzhi.com/aa/229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