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素齐古镇

世界杯足球直播

察素齐是塞外小镇,是古镇,肥沃富饶,人杰地灵。

日照青山天际远,云望金川骋原野。

小城深巷晨熹美,长街落日霞光晚。

庭院古树黛瓦檐,欢莺飞燕嬉语连。

闲得怡园轻漫步,老叟玩童捉弈谦。

察素齐镇是土默特左旗政府所在地,北依大青山,雄踞土默川,位于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之间,京包铁路和呼包公路贯穿经过察素齐,交通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察素齐是蒙古语地名,即“造纸的地方”,本地人口语叫“察阿齐”。察素齐地处土默川平原中间地带,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处于山前冲洪击平地,西侧万家沟和东侧黑牛沟,再往东相邻水磨沟即红领巾水库沟,这几条山沟可以穿越大青山通往山后武川及草原地带,山谷和山后雨水汇集流向山前平原,形成了土默川肥沃富饶的土地,造就了人杰地灵。京包铁路、呼包公路平行经过此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交通条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察素齐镇的城镇规模仍还是比较小,只包含了太平村、友好村、中山村、西园子村及其镇政府相关部门。城区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窄,早以前只有两条街道贯穿东西方向,从东头太平大队经过友好大队、中山大队到达西园子大队,那时候叫大队。主街道就是现在的长安街,察素齐主要的商业活动都在这条街道两侧,街道以转角商场和新华书店处为中心,东段街道有小卖铺、清真寺、察三校、粮食二门市、邮电局、第二食品门市、副食品公司、回民食堂、文化馆、公共浴池,街道西段有夜餐食堂、卫生院、照相馆、大食堂、土产门市、第一食品门市、粮食一门市、银行、医药门市、招待所、电影院,整条街道是察素齐最为繁华的地方;另一条路比较窄,也叫后街,就是察二校前面的路,从东到西一直通至察一中前面,两条路在一中前面汇合向西贯穿西园子。

六十年代初修建了呼包公路,人们叫北汽路,现在改为敕勒川大街,当初感觉这条路距离街里很远,概因为察素齐城区基本都在土城墙里侧即南侧,城墙就在现在的政府街位置,横贯从东到西,城墙北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单位和院落,只是在察二中西面有一处二O二大院,围着围墙、设着岗位不得靠近。后来建起了察二中,学生上学从街里到学校走的是土路或斜插走农田。

土默特左旗成立后,土左旗政府各机构单位都布局在城区南侧,同时修建了南油路,现在叫土默特大街,沿街道建设有人委礼堂、政府机关在礼堂后院,初期的旗机关规模也很小,仅设有财务部、生产部、组织部和宣传部,后来人委礼堂西侧建设有旗医院、公安局、法院、财政局、粮食局、武装部、知情饭店、二轻局、劳动局,道路南侧设有水利局、邮电局、旗招待所,街道向西一至到达火车站,这条路主要是土左旗政务区域。

旗政府机关向北迁移后,人民路西侧建设了察素齐公社和察素齐镇公社,路东侧建设了土左旗政府办公楼,带动了察素齐北侧较多的城区建设,各旗政府的一些机构也先后搬迁至城区北侧,相随着建设了居民区,城墙北面逐步改造扩大了街区。像人民路路西的工程队办公楼、路东的邮电局办公楼成了最早的楼房,教育局后面的公产住房和沿全胜路西侧的政府职工大院和其北侧的公产住房都是规模较大的居住区,人民路路东建设了体育场,成为土左旗和察素齐举办大型综合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山路建设有运输公司和医药公司,博彦路建设有轴承厂。七十年代建设了察二中和民族中学,二中东侧还建设了一处监狱,监狱是从二校北侧搬迁在此建设的,这是北汽路区域最早的建筑,后续逐步在北汽路两侧建设了城建局、劳动局、粮食局、旗工会、镇卫生院、公安局、税务局、水利局、白酒厂、预制场、土默特饭店。此时,察素齐北汽路区域才初步形成街区模样,为日后发展成为敕勒川大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得110呼包公路必须改线绕行城区外侧。

察素齐城区南北街道分别有沙河路、全胜路、人民路、中山路和博彦路,其形成主要是依托地形自然而成,当初这几条路均为雨水漫流冲刷而成,由于地形北高南低,雨水顺流南下,形成了流水河槽,每当下雨,路中间就不能走人,河槽两侧是比较高的地界,成为人们选择居住、生活生产的要地。七十年代,随着土左旗政务机构北迁,人民路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形成了正规的道路。期间,人民路建设了南北直通的地下人防洞道,当初开挖了很深的地下工程,人防洞建成后又回填覆盖,顶面修筑很好的柏油路,路两侧种植杨树进行绿化,极大的改善了道路状况。由于直通南北的几条河槽地势低洼,察素齐的太平村、友好村、中山村和西园子村基本上是由这几条自然道路分隔形成四个村落,沙河槽东侧都是太平村属地,沙河槽西南端高地温家圪蛋也归太平村,河槽西侧至人民路为友好村属地,人民路西侧为中山村属地,西园子村大都在博彦路西侧。

察素齐整体地形是北高南低,有雨水时候,水流顺着地势向南而下,雨水汇集到京包铁路处,铁路建设设置有一孔桥、二孔桥、四孔桥作为排洪泄水南流,那时一孔桥、二孔桥也是穿越铁路南北地域连接通道。呼包公路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壕渠又向南折下至四孔桥,大壕渠南沿修筑了防洪坝,拦截北面山坡流下的雨水不能入淹城区。还有一条水渠从西园子村西头一直流向太平村,这是引进万家沟下来的雨水,沿途能够对水渠南侧的农田浇灌,其位置位于西园子村主街南侧,在电影院北侧向南逐渐向南偏移,走卫生院南侧、浴池南侧、友好村南侧,直至太平村。因此,察素齐南面的土地淤质较好,适合种植各类农田,北面的土地是山前冲洪集土地,尽为砂土地,浇灌条件较差,适合种植土豆、高粱、玉米、谷子、黍子类农作物。

五十年代时,察素齐镇城区人口总数才两千多人,当初设置一个公社、四个大队,旗政府机关仅设有财务部、生产部、组织部和宣传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的逐步发展,人口也相应增加,政府职能部门完善扩充,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察素齐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建设了五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察一校位于察一中斜对面路南侧,察二校位于全胜路西侧、二校北边是早期的监狱大院,察三校位于清镇市西侧,察四校位于人民路东侧、在监狱的北侧,察五校位于博彦路西侧、在西园子村东端与轴承厂斜对面。五所小学规模基本上满足了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但仅一所中学是不够的,迫切需要增加中学规模,七五年起又建设了察二中和民族中学。同时,旗政府组织扩充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包括从外地调用教师、选用合格的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充实教师队伍,察素齐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输送了优秀的青年学子。

过去,察素齐的工业基础任然非常薄弱,至六十年代起,建设了化肥厂,当初叫氮肥厂,后来又建设了农机厂、轴承厂、汽车配件厂、冶炼厂、预制厂、白酒厂、粮库及粮食加工厂、水泥厂、饲养场,这些就是过去察素齐代表性的工业设施,促进了察素齐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化肥厂、农机厂占用太平村东端,轴承厂在察一中北边,冶炼厂在人委礼堂东侧,汽车配件厂在中山路的南端,预制厂、白酒厂都在北汽路北侧西端,水泥厂在山脚下与西沟门村相邻,饲养场位于城区东南处过来四孔桥就到达,粮库及粮食加工厂博彦路的南端与火车站相邻。察素齐火车站的位置到现在基本是没有改变的,只是向东改移了约二百米,其位置设置相对于察素齐城区来说极其不合理,当初,地方政府曾提出要求将火车站位置改移在正对人民路,但铁路部门考虑到铁路技术改造、经济投资和铁路运营影响太大,没能达到满足当地人民乘座火车便利出行需求。

察素齐周边相邻的乡村相互距离都不远,也就几里地的路程,北面沿山脚下有古城村、把什村、西沟门村、朱尔沟村、此老村,还有个飞机场,东面有个点什汽村,南面有石兵地村、瓦窑村、毛脑亥村、五里坡村,西面是西河沿村、红房子村、云社堡村、西柜村。沿山坐落的几个村都盛产杏和李子、果子,周边的村落种植各种农作物和开展饲养业,丰衣足食、自给自足。春天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夏天绿林呈荫、鸟语翆鸣,秋天金色满园、瓜果飘香,冬天山川连绵、雪雾朦胧。随着土左旗、察素齐社会、经济生产的不断发展,到现在,这些村落与察素齐城区互联互通,形成整体。

古镇既往开来,美好永远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