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条目:战国时期
變法
编辑
主条目: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主要内容为:第一,“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第三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第四,“燔诗书而明法令”[3]。
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侵略過程
编辑
战国时代延续了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的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儒家的仁政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兵家的攻心为上、以及纵横家的合纵连横,都反映诸侯追求国家富强、崇尚开疆扩土。原先位处西陲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鼓励耕战,社会改革比较彻底,最终建立了中央集权“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4]”的国家政权,通过二十等爵制度实现阶级跃迁的新兴地主和自耕民力量日益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有“虎狼之师”之称。相比之下,曾称霸中原的关东六国先后衰败下去,韓、燕皆從未稱霸,魏只於戰國前期強盛,楚國於前301年的垂沙之戰後衰敗,齊國於前284年的濟西之戰後衰敗,趙國於前260年的長平之戰後衰敗,唯独秦国虽然在函谷关之战、邯鄲之戰、河外之戰等战役中战败,但胜多负少,越战越强[5] 。
秦王政刚即位的时候,李斯就在上书中指出:秦国已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六国实际上已降到秦之郡县的地位。这说明由秦国统一中国,已经是水到渠成[5]。
准备
编辑
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前236年,秦王政趁赵国进攻燕国之际,分两路大军攻赵,拉开统一战的序幕。秦军攻占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邺(今河北磁县南邺镇)和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等9座城池,趙国的实力大减。
前234年,秦王政担心秦灭韩时,赵国仍有助韩的可能,再度攻打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斩首10万,大败赵军,并杀死赵将扈辄。赵国经过秦国数年的攻击,再无组织进攻能力,仅能退守邯郸自保,秦军才转向攻打韩国。
前232年,秦军分两路进攻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被李牧击败(番吾之战)。
前231年,赵国地带发生地震。
前230年,赵国遭遇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