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展开济公为何在大婚当天出家?剧中这3处细节,早已揭示答案!

世界杯足球直播

提起《济公》,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那个破帽破扇破鞋,疯疯癫癫却专管闲事的活佛。可很少有人记得,济公出家前本是杭州大户人家的公子,名叫李修缘,甚至在出家当天,他本要和青梅竹马的陆家小姐拜堂成亲。为啥他放着好好的富贵日子、美满姻缘不过,偏要在大婚当天遁入空门?其实剧中早有3处细节,把答案藏得明明白白。

第一处细节,是李修缘从小就“不一般”,总爱跟出家人打交道。那时候他还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却不爱跟同龄的富家子弟玩,反倒总往附近的灵隐寺跑。别的小孩凑在一起斗蛐蛐、比玩具,他却蹲在寺庙门口,看和尚们打坐念经,还跟着学样子双手合十;遇到化缘的僧人,他也不像别的小孩那样躲开,反而主动把自己的点心、零花钱递过去。家里人劝他“咱是富贵人家,别总跟出家人混在一起,有失身份”,可李修缘压根听不进去,还说“他们心里干净,比好多大人都实在”。那时候他或许还不懂“出家”的真正意义,但心里早埋下了对“清净”“向善”的向往,跟世俗的富贵热闹比起来,他更偏爱寺庙里的安稳平和。

第二处细节,是他亲眼见证了人间苦难,对“富贵”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有一回李修缘出门,看到街边有个老婆婆抱着生病的孙子哭,孙子发着高烧,老婆婆却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难受;不远处还有个卖菜的老伯,辛苦挑着担子走了几十里路,却被恶霸抢走了菜钱,还挨了一顿打。李修缘看着这些,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掏出自己的钱给了老婆婆,又去找恶霸理论,可恶霸根本不把他这个“公子哥”放在眼里,还嘲讽他“你天天锦衣玉食,哪懂我们这些人的苦”。这事儿让李修缘特别触动——他家里有钱,能让他衣食无忧,可这世上还有那么多人过着苦日子,他的富贵在这些苦难面前,显得那么没用。从那以后,他就总琢磨“光自己过得好有啥用?能不能帮更多人过得好点?”,这份对“众生苦难”的在意,慢慢让他觉得世俗的日子不是自己想要的。

展开全文

第三处细节,是他对“婚姻”的态度,早就藏着“疏离感”。他和陆家小姐是从小定的亲,陆家小姐温柔漂亮,对他也满心欢喜,可李修缘对这份婚事,始终少了点“期待”。有次陆家小姐来找他,跟他聊起婚后要怎么布置新房、怎么孝敬双方父母,说得满脸憧憬,可李修缘只是点头应付,眼神里却没多少笑意。家里人问他“是不是不满意陆家小姐?”,他说“不是她不好,是我总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那时候他或许还没明确“更重要的事”是什么,但已经隐约觉得,被婚姻、家庭束缚的日子,会让他离自己想做的事越来越远。直到大婚当天,红烛高照,宾客满座,他穿着喜服站在堂前,看着眼前的热闹,突然想起了街边受苦的老婆婆、被欺负的老伯,想起了寺庙里的清净和向善的初心——他终于明白,自己要的不是三妻四妾、荣华富贵,而是能自由自在地帮更多人,于是转身就去了灵隐寺,剃度出了家。

其实济公大婚当天出家,从来不是一时冲动。从他小时候偏爱寺庙的清净,到见证苦难后想帮更多人,再到对世俗婚姻的疏离,这3处细节早把他的心思透露得明明白白。他放下的不是“好日子”,而是束缚;选择的也不是“逃避”,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初心。也正是因为这份通透和向善,才有了后来那个“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却能救苦救难的济公活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