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當年金帳汗國乌兹别克汗(月即別)在位的首都。1589年,沙皇俄国在察里津河和伏尔加河的交汇处的一个岛上建造了察里津要塞。察里津是此城在鞑靼语的名称。在1670年和1774年察里津两次分别被斯捷潘·拉辛和普加乔夫起义军攻陷。到19世纪,这里已经是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全俄罗斯第三大铁路枢纽,木材、盐、石油的集散地,伏尔加河下游最大的商业和工业城市。
在1917年11月7日—1922年10月的俄国内战时期,这里发生了察里津战役(1918年7月—1919年2月,又称察里津保卫战)。斯大林(本姓朱加什维利)时任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伏罗希洛夫等人在此指挥苏联红军成功地抵抗了邓尼金的白军的进攻。1919年6月30日白军最终占领了这座城市。1920年1月又被红军收回,并在1925年被命名为斯大林格勒。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这里成了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和铁道、伏尔加河运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都要通过这一工业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给苏联的中心地区。
苏德战争(蓝色行动)期间,这里是著名蓝色行动(1942年6月28日—11月18日)以及包括天王星行动(1942年11月19日—11月22日)、小土星行动(1942年12月12日—1943年2月19日)(总共是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19日)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场。纳粹德国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防御战役之后占领左岸乌克兰,之后俄罗斯南部的斯大林格勒成了苏联中央地区通向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加上这座城市是以当时苏联的最高领袖命名的,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对战局和人心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中24万余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及其罗马尼亚王国盟友的士兵和47.87万人苏联红军阵亡,平民伤亡不计其数。斯大林格勒全市90%的建筑被毁,但纳粹德国国防军陆军只是占领了这里二个月。1943年1月德国第6集团军在此投降,标志着二战的转折。同年3月之后苏联迅速重建斯大林格勒。1945年斯大林格勒和其他三座城市(列宁格勒、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成为第一批“英雄城市”。
1961年因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这里被更名为“伏尔加格勒”。此后至今不时有人提议把它的名字改回斯大林格勒。在契尔年科执政的1985年改名几乎成功。2005年4月16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说“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前线老兵的呼吁,将伏尔加格勒改回原名斯大林格勒。”
2013年1月31日,伏尔加格勒市杜马通过一项决议,在每年的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日)、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日)、5月9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日和二战欧洲战场胜利日)、9月2日(对日作战胜利纪念日)、6月22日(苏德战争的巴巴罗萨作战开始日)和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天王星作战开始日)这六个纪念日裡将市名改为斯大林格勒。[1]
伏尔加河畔的伏尔加格勒,2005年